弘揚“工匠”精神 培育復合型人才 鑄就“省中好醫生”
——省中首屆外科學院開班
醫者承生命之重,必須匠心于行。我國外科之父裘法祖院士說過:德不近佛者不可以為醫,才不近仙者不可以為醫。我國著名肝膽外科奠基人吳孟超院士說:一個好醫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裝的是人。如何弘揚工匠精神,踐行醫者仁心,成為一名好醫生?
2月23日,江蘇省中醫院“外科學院”在紫東院區掛牌。
在2月23日成立的江蘇省中醫院(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外科學院的第一講上,該院著名消化腫瘤外科專家、人稱“金陵一把刀”劉福坤教授,以他48年的從醫經歷為來自于醫院外科系統的50名年輕醫生進行了“外科醫生成長之路”精彩授課,劉教授傾囊相授,聽課者受益匪淺。據介紹,外科學院成立后,將通過課堂教學和術中教學、手術演示和實操演練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進一步加強外科技能培訓,助力青年醫師成長,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
2月20日,首屆“外科學院”暨四十六屆省中黃埔培訓班開班儀式。
院黨委書記方祝元教授在開班儀式上講話。
培訓期間,我院著名消化腫瘤外科專家、人稱“金陵一把刀”的劉福坤教授為年輕醫生進行了“外科醫生成長之路”精彩授課。
眾所周知,江蘇省中醫院是全國成立最早的省級大型綜合性中醫院,中醫特色明顯,療效確著,廣受百姓青睞,綜合服務能力始終保持在全國中醫系統領先地位,2023年2月19日中華中醫藥學會、中國中醫科學院召開《2022年度中醫醫院學科(專科)學術影響力評價研究報告》發布會暨學科(專科)建設經驗交流會,公布學科(專科)學術影響力榜單,江蘇省中醫院名列全國省級中醫院第一。人才是醫院發展的第一資源。一直以來,醫院黨委始終致力于加強以人才、技術、專科為核心的能力建設,去年在全國中醫藥人才大會上,江蘇省中醫院作為受邀發言的全國唯一一家醫療機構代表,院黨委書記方祝元教授在大會上分享了醫院切實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優化人才培養環境,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打造”三支”人才隊伍,即“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三支人才隊伍,促進服務能力和診療能力提升的做法。
2022年7月,江蘇省中醫院作為受邀發言的全國唯一一家醫療機構代表,我院黨委書記方祝元教授在全國中醫藥人才工作會議上分享了醫院人才管理工作的相關經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提出“堅持中西醫并重”,黨的二十大提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醫院黨委認真貫徹“中西醫結合,中西醫并重”的指示精神,按照推進高水平醫院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要求,秉承“傳承、創新、發展”理念,積極打造“中醫是龍頭,西醫有拳頭,中西醫結合是巨頭”復合型人才發展高地,強化師承體系建設同時,注重西醫人才培養,立足臨床實踐,緊跟國際前沿,規范診斷治療,凸顯中西醫結合特色優勢,進一步提高醫院外科醫師手術水平和服務能力,提升學科技術水平,不斷推動外科領域學科發展。
江蘇省中醫院“名醫寶塔”工程
據介紹,圍繞臨床上腫瘤病人高發的態勢,醫院充分發揮中西醫優勢,成立了中西醫結合腫瘤中心,堅持“中醫為本,中西并重,醫教研協調發展”的基本宗旨,推行以病種為中心的綜合性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緊密結合腫瘤學相關專科,以消化道腫瘤為重點,以胃腸腫瘤的中西醫結合全程診治為亮點,以腫瘤內科、腫瘤外科、放療、介入微創為核心,同時涵蓋頭頸部、胸部、腹部、婦科、乳腺、泌尿及生殖系統、血液、骨和軟組織腫瘤等多個相關學科,形成多學科診療模式,建成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愈防復、病后康復的集“診”“療”“康復”“預防”為一體的中西醫結合全程管理,讓病人少走彎路,切實為患者提供便捷貼心服務。2019年,醫院在全國中醫系統率先引進國際最先進的第四代機器人,目前外科各科均常規開展機器人手術,充分體現了醫院科技快速更迭、不斷推進外科手術精準化、微創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醫院積極推行加速康復外科的先進理念,同時開展圍手術期的中醫藥特色療法,中西醫結合,促進了手術后的康復。積極開展以腔鏡為主的各類微創手術治療,攻克多個復雜疑難手術,在微創領域向行業領先不斷邁進,外科步入快速發展新階段。
2019年,我院在全國中醫系統率先引進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
手術治療作為重要的治療方式,相關診療和操作技術一直在蓬勃發展,而基礎技能是臨床外科醫生的“基本功”,副院長馬朝群教授表示,外科學院的成立,將構建起由基礎知識教學到臨床實踐教學的閉環管理,為青年醫生規范化技能培訓搭建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技術創新的舞臺,對于提升廣大醫師的外科臨床技能、教學、科研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此次培訓,內容豐富,醫院副院長馬朝群教授現場講解了“手術安全之核心制度”、副院長江志偉教授講授“加速康復外科與機器人手術”等理論培訓,劉福坤教授進行開放式手術演示、消化腫瘤外科主任姚學權教授進行機器人手術演示、朱永康教授進行腹腔鏡手術演示等,專家們高超的醫術,精湛的技藝,讓所有觀摩者“驚艷”。
“此次外科學院的培訓授課內容豐富,有疾病診療規范,具體手術操作等,對我們今后專業水平提升都有很好的幫助。”參加培訓的年輕醫生樊千表示,將以外科學院啟動這個新平臺為契機,把握學習機會,勤學苦練,提升基本功,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服務能力。
千年之前,《莊子》以庖丁解牛、匠石運斧、老漢粘蟬等生動事例告訴我們,工匠精神既是實踐的積淀,也是對道(技藝)不懈追求的展現。相信江蘇省中醫院全體外科同仁將不斷踐行工匠精神,努力為書寫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新高度、新形象增添靚麗色彩。